小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,是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,早晚喝小米粥,蒸小米面窝头或摊小米面煎饼,中午吃小米干饭或者稠饭,几乎每顿饭都能尝到小米的美味。
明朝万历年间,郭阁老给皇帝献的供品是用小米和胡萝卜做成的,取名金米干饭、人参菜,皇帝非常喜欢。解放战争时期,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石的机械化部队,解放了全中国。
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,医院里的病人要喝小米汤补充营养,坐月子的妇女喝小米汤可以补虚,喝炒小米做成的大葱香菜粥可以治感冒,晚上喝小米粥可以催眠……
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,为了追求粮食高产,省工省力,很多农民放弃了种植谷子,秋季作物大面积种植玉米,谷子严重减产。谷子成了稀有粮食,价格一度走高。
谷子从种到收确实不易。多少年来农民按照传统的种植方式劳作。
每年麦收后,要立即播种谷子,这叫“热赶茬”。人们头顶炎炎烈日在地里播种。耩地的耧套上牲口,装好种子。有经验的老农在后面双手扶着耧柄摇耧,摆好一定的姿势,再迈着均匀的脚步前行。双手要左右不停地摇晃耧柄,双眼紧盯着耧眼,时刻关注着谷种播种的速度快慢。耧下边有个小铃铛,耧一晃动,小铃铛嘀嗒嘀嗒有节奏地响。耧前还要有一人牵牲口,牵牲口的人要与牲口保持一定距离,两眼目视前方,脚步均匀地直线行走,扶耧人与牵牲口的人要紧密配合,播下的种子才会均匀,才会整齐。从地的这头耩到那头,耩了一耧又一耧。
三天后,谷苗出土,长到一寸高时,就要锄苗。这时候天气正是夏暑相连的时节,夏至前后太阳辐射最强,农民头顶烈日,足踏滚烫的大地。锄第一遍最难,要前腿弓,后腿蹬,心不要慌,手不能猛,低头睁着大眼睛,谷苗杂草要分清。也有人蹲在地上用薅锄薅,面朝黄土背朝天,汗水流到足下边,正如古诗中说的那样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。
锄完第一遍,过几天就要接着锄第二遍、第三遍。这时正式进入三伏天,农谚说“大暑小暑,上蒸下煮”,农民不惧笼蒸锅煮,锄了一遍又一遍。到了农历六月中旬,谷苗遍地绿油油的,又有农谚道:“六月中遍地青,只等秋后好收成。”
谷子熟到了七八成熟时,就要开始看谷子。这时,成群结队的麻雀就会来吃谷子,人们守在地头高声喊着驱赶麻雀,也有的人家在地中间安几个稻草人,来吓唬麻雀。看谷子要一直看到谷子收割的时候。
秋分时节,谷子成熟了,谷穗沉甸甸黄澄澄的等待收割。收谷子要趁着晴好的天气上午去割,每割满一把,要用镰刀把谷穗甩整齐后放在地上,每十二把摆放在一处,摆放前还要先拧好腰谷子放在下边,这样便于捆谷子。
吃过午饭,趁着太阳最热的时候,还要到地里翻一次把,下午上工后,把谷子收起来,捆成一个个谷个子,用车拉到打谷场上垛好。
第二天早上,人们用钐刀,从谷杆上把谷穗钐下来,中午的时候摊在场子上晒,下午套上牲口拉着石磙碾场。还要经过翻地、收堆、扬场等多套工序,金黄的谷子才能打好入仓。谷子是经过炎热的伏天,生长了三个多月才收获的,农民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。
谷子真是来之不易啊!
由于小麦、玉米、谷子种植不平衡,小米价格昂贵,面对玉米价格下跌,转向种植谷类等经济作物的趋势日趋明显。许多机械制造商都在这场改革转型中不断寻找突破口,据说有眼光的机械制造商正在研发谷子播种机。通过不断考察谷子种植模式,谷子播种机总会制造成功。播种时,人们只要按量定距,将谷子有规律地排放在土层里,出苗株距自然合理。使用谷子播种机,人们将不用再在炎热的夏天播种谷苗。机械化程度提高了,农民种谷子的数量就多了,这样就会平衡粮食价格,保证市场需求。
来源:安阳晚报 2016年8月23日 13版http://www.ayrbs.com/aywb/html/2016-08/23/content_260977.htm